˙生物製劑:一種以生物技術合成的藥物,包含透過基因重組合成的蛋白。由於不同於傳統的化學藥劑,相較之下對身體的負擔較小,且幾乎不會傷及肝腎,對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可提供另一種選擇。發展原理為確認會造成身體發炎的因子 後,透過生物製劑將那一群失控的發炎因子抵銷掉(或是對抗發炎因子的受體),終止其所帶來的負面連鎖反應。使用方式為透過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。
一、使用方式:
■透過皮下注射:
抗腫瘤壞死因子 (Anti-TNFα) :恩博 (Etanercept)、復邁 (Adalimumab)、欣普尼 (Golimumab) 、欣膝亞 (Certolizumab) 、
抗間白素-6 (Anti-IL-6) :安挺樂 (Tocilizumab)
■透過靜脈注射:
抑制B細胞活化 (Ant-CD20) :莫須瘤 (Rituximab)
抑制T細胞活化 (CTLA4-Ig) :恩瑞舒 (Abatacept)
抗間白素-6 (Anti-IL-6) :安挺樂 (Tocilizumab)
二、使用條件:
當免疫調節劑的效果不如預期時,醫師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。然而並非所有的RA患者都適合使用生物製劑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慮因素:
■疾病活躍度:常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活躍的RA。
■對傳統DMARDs(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)的反應:如果患者對一種或多種傳統DMARDs無反應或不能耐受,則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製劑。
■共病:某些共病可能影響生物製劑的選擇或使用。例如,有些生物製劑可能不適合有嚴重心臟病或某些類型感染的人。
三、全民健保對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:
■疾病類型:通常針對特定的疾病,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乾癬、克隆氏症等。
■疾病嚴重度:通常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活躍的RA。
■傳統治療效果:必須在傳統治療效果不佳後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。
■年齡限制:對某些疾病設定年齡限制。例如對於乾癬,健保可能只給付給18歲以上的患者(目前對RA未設有年齡限制)。
四、自費:
若未符合上述全民健保給付標準,只要醫師同意,是可以自費使用生物製劑的。相對於傳統DMARDs,生物製劑是較昂貴的藥物,在台灣的使用價格約是一年40萬台幣。
(難怪上次醫師問我是否有保險,若有可以自費使用較好的藥。我猜就是生物製劑或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(自費費約在一年50萬至200萬之間)
五、副作用:
■注射部位反應: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紅腫、癢痛。
■上呼吸道感染:生物製劑可能會降低免疫力,使得患者較容易遭受感染。
■其他:頭痛、皮疹、噁心、腹瀉等
此外,由於生物製劑會降低部分免疫力,患者較容易遭受感染,要注意肺結核潛伏、B、C型肝炎等問題。治療過程中若欲施打疫苗,必須是非活性疫苗,像是流感疫苗;不能施打活性減毒疫苗,例如帶狀皰疹疫苗。
六、缺點:
■感染風險:由於生物製劑的作用機制是抑制免疫系統,患者較容易遭受感染,特別是結核桿菌感染或播散,以及B肝病毒(HBV)的再啟。在使用生物製劑之前,需先進行肺結核的檢測。在使用生物製劑期間若有感染的情況,亦需由醫師評估是否暫停生物製劑的使用。
■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:別是TNFα拮抗劑有潛在的誘發惡性腫瘤的風險(但迄今大樣本的統計資料並未得出肯定的結論)。
■成本高昂:可能會對病友或醫療系統造成負擔。
■健保規定嚴格:健保規定RA病友要嚴重到一定程度(需經三至六個月評估且傳統治療效果不佳)才能使用生物製劑,且使用兩年後,醫師需評估減藥,或需退場不再使用。不少病患在停藥後又復發,且更為嚴重,不僅重新申請要再等兩個月,有的甚至等更久。
七、優點:
■精準抑制發炎:精準地抑制某些異常發炎,而非全面抑制免疫系統的運作。
■副作用較低:與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(例如類固醇)相比,副作用通常較低。這是因為生物製劑僅單獨攻擊某一目標,而不會對身體造成廣泛的破壞(只對小區亂黨武裝鎮壓,而非無差別全面轟炸)。
■達到完全緩解:使用生物製劑有機會幫助患者達到完全緩解,消除關節疼痛、或使發炎指數回歸正常。
■使用方便:可以採定期施打的方式給藥。
今天先到此為止,待後續。
真好!我還有我自己,以及佛法。